小月兒 VIP


註冊時間: 2011-10-05 文章: 1230
|
發表於: 星期六 十一月 23, 2013 12:04 am 文章主題: 飲食文化的謬誤 |
|
|
[轉載]
小小以有限的見識, 寫出小小心得, 獻醜了
如有錯漏, 有勞各方好友多多提點!
1)食肉丸要分門派: 在上水某潮州牛腩牛什粉茶餐廳, 有對年青情侶話要食豬肉貢丸; 亞姐回復, 只有普寧豬肉丸. 年青男怪責亞姐, 話都未聽過普寧豬肉丸, 仲話人地”咁渣”. 其實, 年青男真不識野才是, 坊間一般貢丸是指台式或福建豬肉丸, 普遍有包心; 普寧豬肉丸才是好野, 又在潮州店食台灣福建野, 九唔搭八, 仲要反指人”渣”, 無知!
2)牛丸也要食在專門店: 在某雲吞專門店, 朋友一時慶起, 話要食牛丸面. 後來佢話牛丸好差, 又唔新鮮. 大哥, 人地講明專科食雲吞, 你就憑感覺話要食牛丸, 緊係行貨啦! 在不適當地方做不適當的事, 自找問題!
3)蔬菜不時不食: 夏天不食菜芯芥蘭, 冬天不食通菜, 外賣不食生菜… 有些粥面專門店, 食菜芯芥蘭最好在落單時講明”食淋”或者”食爽”.
4)牛腩整法有別: 牛腩分清湯, 五香, 柱侯等不同整法, 搵食要識門路. 一般潮式處理是五香, 原大塊去鹵, 有單才切細. 柱侯多數是切好小塊, 腩連根一起去鹵, 並且是食淋的.
5)咖哩因不同地方而有不同配搭: 馬來加椰汁, 微辣; 泰國也加椰汁, 並分青紅黃等; 印度加番茄和大量香料; 巴基斯坦多加洋蔥蒜頭; 日本加蘋果, 較甜.
6)果汁成份: 在香港沒有明文規定要標籤成份. 在國內標籤法, 和泰國澳洲等進口果汁, 是須要註明果汁成份是百分之幾. 有些較濃的果汁如檸檬和芒果等, 必定要混合其他果汁或水去稀釋; 有些果汁則要100%才好, 如蘋果和橙等. 本地品牌或生產的, 很多只是有不足30%果汁成份, 只加香精色素等混合而成.
7)動物脂肪是很多出名”食家”的絕招: 除了直接食用外, 各種動物油也在世界上不同的飲食文化佔很重要的位置: 西方常用牛油來製作甜品; 中國南方的糕餅和點心都會添加豬油; 酥油是中國西北遊牧民族的主要食品; 羊油, 雞油和鵝油等, 也常在南北烹調中常見.
8)舌頭被誤導: 有食肆標榜要肉要夠淋, 湯汁要夠杰, 和要加甚麼香料製作才好食. 其實是受條件限制, 不能用新鮮材料, 才找另外出路, 轉而食客視線的技倆. 原汁原味食不到, 唯有以甚麼貴紀雞, 羊腩煲等後天加工作賣點. 不能分析是非或未嘗過真正好食物的人, 往往會被誤導.
9)大集團大品牌名人介紹不一定是好東西: 坊間部份人, 常以大集團大品牌作為選擇之首要決策因素, 也跟隨廣告名人介紹就一窩蜂盲目去跟隨. 就以飲茶點心為例, 大集團多以中央工場去製作, 分派各分店後才翻熱; 個體的點心店, 卻是師傅即製, 食物質素就更高. 名人專家往往是廣告掛鉤, 貴夾唔飽唔好食的例子多的是!
10)食排場, 食裝修, 食擺設: 是對飲食的態度, 部分人視為社交應酬, 視為消費炫耀, 根本就不重食物的要求. 本人曾在會展食過一餐公司晚宴, 場面豪華, 收貴不平, 但食物可以說是垃圾, 及不上二十多圓的雲吞面. 有些餐廳, 或飲食文化, 每每著重食具豪華, 伴碟擺設精美等無謂因素, 根本就是本末倒置, 整色整水, 醜人多百怪. _________________ ღ㋡ღ♥ღ㋡ღ Ƹ̵̡Ӝ̵Ʒ ღ㋡ღ♥ღ㋡ღ |
|